端州區,廣東省肇慶市市轄區,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,西江中下游北岸,屬于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范圍,是肇慶市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南臨西江,北靠北嶺山,東鄰鼎湖山,西與高要市小湘鎮接壤。處于東經112°23′至34′,北緯23°2′至11′之間。
端州,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,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,國家級風景旅游城市,其中星湖風景名勝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“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范點”。
端州自南朝梁開始至辛亥革命前,本地為郡治、州治、府治、路治。梁天監六年(公元507年),為高要郡治。
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設立端州,為州治。
宋元符三年(1100年),端王趙佶(宋徽宗)登帝位,將端州升格
為興慶軍。重和元年(1118年)改稱肇慶府,為府治。
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,肇慶府改為肇慶路,為路治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肇慶路復稱肇慶府,其后至清末不變。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至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兩廣總督府駐肇慶(其間1632年遷廣州,1636年遷回),本地成為嶺南或大西南軍事政治中心。
清順治三年(南明隆武二年,1646年),桂王朱由榔在本地監國、稱帝,以肇慶府署為行宮。端州成為南明政權首都。
端州歷史上多次成為嶺南或大西南,以及西江流域軍事指揮機關所在地以及駐軍之所。民國期間先后駐扎肇軍、國民革命軍第四軍、葉挺獨立團等軍隊。